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,苗木綠化市場的發展空間也在擴大。在中國創新發展的推動下,苗木產業在各個維度都發生了新的變化。那么,在園林工程的創新和發展中,幼苗的新要求是什么?
綠化工程選用苗木要求增值增效。
1.苗木應用的增值效益。
在過去,容易老化的樹種經常被用于容易工程。隨著樹齡的增加,這些樹種的生長明顯減弱,花不多,葉子不茂盛,只能生存,因此逐漸失去了經濟和觀賞價值。所以,園林工程在苗木的應用中,逐步向有增值和效率價值的苗木品種轉移。
2.時間藝術的增值效益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幼苗可以創造出生長和變化帶來的不可預見的景觀,從而不斷地欣賞它們。因此,在設計中,我們應該選擇更多的小規格全冠幼苗。
3.生態平衡增值效益。
通過打造具有獨特魅力的生態景觀,實現吸引鳳來居的目的,產生生態園林景觀效益的可持續優化發展。
常規和標準綠化工程用苗木。
1.常綠樹高于2米。
標準苗冠狀緊湊飽滿,冠徑與苗高比大于1/2,松苗層間距分布均勻;或冠徑與苗高比大于1/4的柏樹苗。
■優質苗:冠狀密集、冠徑與苗高比大于3/4、層間距分布均勻、層間距離約占全樹自然高度5%的松苗,或冠徑與苗高比大于1/3的柏苗。
■特優苗:指通過整形、修剪、嫁接等栽培技術或自然生長,形成造型特殊、觀賞價值高的苗木;或高度超過5米的優質幼苗。
2.落葉喬木。
標準幼苗:指胸徑在6厘米以上、胸徑在15厘米以下、修剪、固定、干燥、生長周期在2個以上、分枝在3級以上的幼苗;或未修剪、固定、干燥的幼苗,原冠幅度在1.5m以上,主枝分層在3層以上,層間距離均勻。
■優質幼苗:指胸徑在10cm以上、胸徑在15cm以下、生長周期在4個以上、分枝在5級以上的幼苗;或者不修剪固定干燥,原冠幅度在2m以上,主枝自下而上螺旋均勻分布。
■優良苗木:是指通過整形、修剪、嫁接等技術手段培育或自然生長,形成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苗木;或16厘米的幼苗,以滿足優質幼苗的要求。
3.灌木。
樹高1m-5m,地徑2cm-4cm。
4.綠籬。
冠徑不小于30cm。
綠化工程品種需求量大。
1.鄉土樹種。
在政策和市場需求方面,近年來對本地樹種的需求顯著增加。值得一提的是,當地幼苗在綠化應用中更受歡迎,尤其是3年以上的當地幼苗。
2.全冠苗。
全冠苗樹形自然美觀,易成景,根系健康發達,無機械損傷,無病蟲害。工程中優先使用的全冠苗根冠直徑應達到地徑的8倍以上。
3.彩葉樹。
為了增強城市季節變化,豐富綠化色彩效果,園林主管部門在綠化工程中增強了大量色葉樹種。
未來前景看好的彩葉樹種:國王楓、加拿大紅櫻、北美紅橡、金枝金葉槐、金葉榆、金葉珊瑚樸、元寶楓、黃連木、無患子、絲棉、烏桕、無患子等。
4.容器苗。
隨著綠化工程對苗木標準的提高,對苗木完整性和成活率的要求越來越高。容器幼苗具有種植不受季節限制、整體性好、成活率高的特點。
目前,國內大型容器苗正處于試驗階段,市場上沒有批量使用。容器苗市場的空缺,注定誰先受益,誰先受益。
建議在淡季種植桂花、紅楓、海棠、玉蘭等成活率較低的品種。
5.環保樹種。
隨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,吸收有害氣體的樹種越來越受到青睞。這些幼苗的特點是葉片密集,對有害氣體的吸附能力強,生命力強,能迅速成為木材。它們是城市綠化建設的新力量,也是荒山造林的主要力量。